今年以来,博州纪委监委严格对标纪法规定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自治区纪委监委要求,在纪委常委会建设、权力运行、工作程序、机关管理、队伍监督约束等方面,制定修订36项制度,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规矩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起草、制定每一项制度,首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梳理研究相关领域法规制度,确保严格遵循上位法。按照规定,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州纪委监委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向自治区纪委监委请示汇报,注重与对口部门的工作对接,对州纪委监委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情况开展自查。查办重大案件、开展重大问责、处置重大事项,及时向自治区纪委监委和州党委请示报告,既报告结果又报告过程。制定县(市)纪委监委向州纪委监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清单,明确报告、报备事项。
推动同向发力。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等法规制度,把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协助职责统筹起来,聚焦“关键少数”,推动“两个责任”同向发力。规范谈话函询工作。要求党组织“一把手”对班子成员的函询说明签署意见的同时,必须进行提醒教育,防止“一签了之”。完善委托党组织“一把手”开展谈话制度,制定《博州纪委监委关于精准推动党组织“一把手”开展谈话的办法》,明确可以委托党组织“一把手”开展谈话的9种情形和不得委托开展谈话的6种情形,厘清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专责的界限,督促“一把手”更好履行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责任。压实巡察整改责任。制定《关于州党委巡察组与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沟通工作办法(试行)》,明确沟通重点和程序,引导被巡察党组织自觉接受、主动配合巡察监督。
一体推进“三不”。今年以来,全州在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注重办案与监督、警示贯通。录制《迷途之悔》系列警示教育片,汇编《博州部分严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警示忏悔录》,扎实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研究制定《受党纪政务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实施办法》,把监督处分决定执行、压实党组织日常监督责任等工作统筹起来,推动党员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注重办案与整改、治理结合。梳理分析党的十九大以来查处的州管干部案件,制定周密方案,州纪委副书记分头督导县(市)党委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指导班子成员现场阅看处分决定、违纪违法事实和忏悔书,对照查摆材料;会中逐个点评,见人见事见细节;会后督促针对查摆出的问题逐项整改。
提升治理效能。在贯通“四项监督”、强化外部协同上着力,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认真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健全派驻机构考核机制、自办案件机制,完善“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推动查处跨部门、跨层级复杂案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州党委巡察前情况通报工作方案(试行)》,规范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审计机关、信访部门等向巡察组通报情况的内容、方式和流程。协助州党委制定《关于加强巡察上下联动的实施方案》,提出5个方面21条措施。建立行贿人信息库和联合惩戒机制,梳理涉嫌行贿的企业人员名单,向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组织部门、统战部门通报,依规依法罢免其人大代表职务、撤销其政协委员资格。强化与审计监督贯通,审计机关移送涉及非州管干部的问题线索,抄送州纪委监委机关;审计报告纳入“一把手”廉政档案,作为党风廉政意见回复重要参考。
完善内控机制。围绕强化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全过程监督加强线索处置、措施使用、案件审理等制度建设,把纪检监察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州、县(市)两级纪委监委优化问题线索受理分办流程,着力解决线索积压等问题。严格规范审批程序和权限,理顺谈话、询问报批流程,加强对县(市)留置案件的审核把关,实行留置案件后续处置定期报告制度。制定印发《州管干部党纪政务处分决定执行工作办法(试行)》,推动处分决定执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准化。全面及时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指导完善证据链条,坚决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锻造铁的队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书记每年向机关党委述职,专案组全部成立临时党支部。严格办案装备、电子设备管理,认真落实《保密守则‘十不准’》《博州纪检监察干部‘十二不准’行为规范》,强化保密安全。班子成员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学习调研,带头办案,对留置对象进行首谈,对重要审查调查对象进行谈话,在一线带队伍、教方法。制定《全州纪检监察队伍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从提高政治能力、夯实基础工作、加强专业训练、严格监督约束等方面提出务实管用措施。(博州纪委监委 杨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