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螺丝钉”勇做“护航人” ——记博州精河县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史艳新
清风正气,只为海晏河清。在古丝绸之路的要道精河县大地上,一批批纪检监察人以忠诚干净担当守护着一方公平正义。早生发华的史艳新以一名女性的坚韧执着,28年如一日,甘当“螺丝钉”、勇做“黑脸包公”、成为“群众贴心人”,用青春和汗水践行“护航人”的初心和使命。
严谨细致成为队伍的可信人
“财务大管家”称号是精河县纪检监察干部对史艳新发自内心的尊重。这种尊重源自于她的严谨细致和坚持原则。
“财务和大家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无差错是本职,出失误是失职!”她对自己工作定位充满刚性。经费收支、干部调资、年终决算,账、票、钱严丝合缝,稍有瑕疵她都夜不能寐。
1997年元旦,原本休假的史艳新,发现报表中有8分钱误差。8分钱,数额小、责任重,搞不齐就是工作的疏漏。经过对成堆账簿、凭证、票据核对,终于在凌晨4点核对清楚。
“她对工作的严谨,对我影响很大,一直受益匪浅。”曾经的财务搭档,哈族姑娘哈里娅说起和史艳新共事的情景,感触颇深。
“作为一个驾驶员,对原则的了解多是在交通规则上,从史艳新身上,真正体会了原则的刚性。”说起史艳新,委机关驾驶员申某讲述了让他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一次报销差旅费时,申某把住宿喝的20元的饮料钱添加到住宿票内,被史艳新打回去重填。用史艳新的话说,莫说20元,2分钱也不行,既然是原则,就不能有丝毫松动。在“不能有丝毫松动”的坚守下,18年的财务工作,她从来没出过任何差错。
严谨从事财务工作的同时,她做的档案工作也是精细到极致。“档案是机关的历史,更是机关的宝藏,既要管好更要用好。”史艳新对悄无声息的档案工作珍爱有加。
“到史艳新那找档案从来不用等,工资档案、工作档案,她不会超过一秒钟都能精准娴熟的提供出来。”史艳新的精准娴熟,来自她高度的负责和严格要求。
“来找档案的一般都比较着急,快速精准的提供,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史艳新把无声的档案工作做到全县的档案标杆。
破解人情干扰成为队伍的可敬人
精河县1.1万平方公里,14万人口,对于在这个地方长时间生活工作的人,办案时总会遇到错综复杂的人情干扰。办案中史艳新用铁骨柔情一次次化解遇到的人情干扰,受到当事人的尊敬。
2014年9月,一位曾在精河县纪委工作过的县直部门领导涉嫌挪用资金的问题线索落在史艳新肩上。
“妹子,我们都是精河人,不要太较真了,大家都低头不见抬头见。”取证时,史艳新接到这位领导打来的电话。
在错误面前不较真就是伤害同志,在党纪面前不较真就是背叛党性。面对这位领导的思想误区,史艳新心中有杆感情和党纪“称”。
“我还记得你在纪委当领导时教育我纪律面前不徇私情!我一直铭记于心,我们个人的感情驱动我更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要不然我会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于你于我都心中有愧!”
“就算挪用了,我也没把钱装进口袋。”这位领导仍然心中有“梗”。
执纪的原则是实事求是,执纪的灵魂是思想醒悟。面对曾经的老领导的错误认识,史艳新做实证据、梳理细节、精准研判,在情理纪法融合上下功夫,推心置腹说清利害,用柔性清理和刚性纪律使这位部门领导心悦诚服。
“多亏了史艳新,使我对错误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作为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为她秉持纪检监察人的本色感到欣慰。”这位部门领导在欣慰中接受了降职和调整岗位处理。
心装群众成为群众的心里人
你把群众当作亲人,群众把你当作心里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史艳新对这里的群众有真挚的感情。
“房角处有一点点漏雨,没想到她一直放在心上,直到彻底修好,她真是我们的好女儿!”精河县八家户农场牧业二队哈萨克族老人阿提力汗.阿布都克里木讲述史艳新时满是赞许。
几年前的一场地震,使精河县面临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史艳新全身心投入到灾后重建的监督工作。安居方能乐业,一定要把党的好政策送到最远一家人。当史艳新和她的同事在精河县八家户农场牧业二队阿提力汗.阿布都克里木家看到房角有点水渍时,就向老人详细询问了情况。“一点点渗水,没大问题。”老人慈祥的说。
房子漏雨不可怕,可怕是引起群众心中“漏雨”,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在史艳新的监督下,阿提力汗.阿布都克里木的房子很快得到修缮。房子不漏了,阿提力汗.阿布都克里木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在史艳新主任的监督下,作为场里分管领导我看到了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感受到她对群众的深厚情怀。”八家户农场时任分管领导赵强说到当时的情况悠然而生敬意。
心装群众才能想着群众。想着群众,群众就把你当成心里人。一根黄瓜、一碗肉汤、一声问候,群众把史艳新当成可亲的人。她现在调整到信访室工作,在做“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中,她和群众更近了,感情更深了。(博州纪委监委 唐珊珊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