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漫步在博尔塔拉河边,风送花香,流水潺潺;傍晚,静立在万亩海棠园观景台上,看海棠尽头余霞成绮;水草丰茂的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马鹿频频现身,白骨顶鸡也欣然“落户”……
一幅青山绿水、诗情画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博州、生态博州的画卷正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铺展开来。
近年来,博州纪委监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化监督,紧盯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监督推进全州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三河九桥绕城,道旁绿树成荫,早上晨练,饭后散步,我感觉置身于天然氧吧。晚上霓虹闪烁,处处流光溢彩,随手一拍,都是好风景。”博乐市民高先生有晨跑的习惯,每天看着蓝天白云,呼吸着新鲜空气,他情不自禁地称赞起博乐市的好环境。
环境保护,项目是抓手。该州纪委监委围绕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建设等重点项目,督促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专项资金。今年累计争取到位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1.4亿元。同时,督促各部门发挥监管职能,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排查整治,有序推进淘汰工作。强化检验机构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标准,切实做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推进《自治州“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实施,督促落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力维系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环境。
目前,全州城市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整体水环境良好,河流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赛里木湖国控断面水质为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无受污染耕地及污染地块。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鲜活的生命是绿水青山的关键底色。从被称为“雪山之王”的雪豹到呆萌可爱的伊犁鼠兔,从矫健敏捷的北山羊到赛里木湖路边令人惊艳的小狐狸,近年来,越来越多珍稀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里。摄影爱好者彭思源的镜头下就捕捉到不少“小精灵”的身影。他说:“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也多了,你看这只小狐狸,我已经拍到它好多次了,一点也不怕人。”
该州纪委监委紧盯干部作风,围绕造林绿化,督促全面推行林长制,不断加大天然林和草原生态修复力度。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维护生物多样性,围绕防沙治沙工程,大力发展特色沙产业,逐步恢复和增强草原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草原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巩固了绿色生态屏障。
今年以来,全州完成国土绿化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8万亩,退化林修复2.7万亩),完成全年计划的90%,森林覆盖率达到9.6%。完成村庄绿化美化项目48个,完成575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和176万亩天然林管护任务。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7万亩,退牧还草(人工种草)16.1万亩,草原围栏179公里,完成110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任务,实施90公里草原防火隔离带维护和建设。培育自治区龙头企业新疆金桑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精河县乌兰旦达盖沙漠建成2万亩沙地桑(蛋白桑)基地,形成了以桑树为主,农、林、果复合的稳定生态系统。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天地,目前我州共有重点保护动物5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紫貂、雪豹、金雕、河狸等46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北山羊、棕熊、石貂、雪兔、高山雪鸡、鹅喉羚、盘羊等12种;有植物类药用资源79科、413种,以干草、麻黄、沙棘、枸杞等为主。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日子越来越舒心。”成为全州各族群众的共同感受,博州纪委监委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中,不断实现了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博州纪委监委 蒙根花)